过去,在重化工业建设狂飙的时段,山东抓住了发展机遇,以石化、炼油等为代表的重工业蒸蒸日上,崛起之势肉眼可见,而其经济总量也在工业化进程引领下,一直保持在全国第二、三名的高水准排位。但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,衡量一个省份的实力不再单单关注在经济体量、人口规模等基础因素,拥有较高质量的产业发展集群也成为重要发展指标。而作为典型的重工业经济省份,山东现有的且较为成熟产业集群大都集中于石化、能源等传统领域,而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、节能环保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却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。

当前,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呈现多领域、跨学科突破新态势,中国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处在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、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一道紧迫考题。放眼全球,纽约、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实力雄厚,旧金山、柏林们拥有强大的高新技术产业;而国内的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香港、杭州等城市,都已经形成了令人称道的现代产业集群,相应的明星企业也是一个赛一个。
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形势,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难以为继。走高质量发展之路,是山东的必然选择。这要求实体经济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、走转型升级之路。
但目前看来,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和城市基础建设的全面启动,接下来围绕城市圈的产业将是高附加值的产业,这就要求距济南五六十公里内的企业地上建筑均需达到4、5层以上。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,于传统型生产加工企业而言,迁出主城区,到济南100公里外左右的地方去发展成为企业的选择,退城入园将成为传统型生产类企业唯一可选择的生存之路。与此同时,随着新旧动能转换进程的加速以及土地资源的减少,传统次加工的单一层厂房也将更加一厂难求。